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至今,白话迅速将之前千年国人使用的官方书面语——文言逼到了小角落里去。这个小角落无非是少数文人偶尔用来炫技的作品或者国文教材里面最不讨学生喜欢的某些课文。而今如果论及文言,普通人恐怕都要皱一皱眉头。更有甚者,提及文言,如同民国之初重新呼吁女子缠足,迎来一片“复辟”的指责。

诚然,文言作品中有许多晦涩古奥,不具备时代性,又有一部是纯粹的文字游戏,且不乏苏东坡之类的“全明星”级文豪喜欢追逐回文、元朝人写曲子喜欢出集句等等典例。

但将白话与文言割裂开来看,以为白话是时代的、与时俱进的,文言纯属于历史,则又犯了错误。文言自秦汉以后成熟定型,为历代官方书面语历千年时间,解决了中华各民族形成融合期语言不同甚至殊异的问题,为汉语乃至中华文化保留了一系列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掌故,也深刻影响着日常白话的表达。

首先是认识问题。许多人以为文言就是之乎者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是文言,以为“剪不断理还乱”“车水马龙”这类取自或化自诗词歌赋的成语不是文言。

许多人潜意识里在语用之际,还是倾向于选择适当的文言——哪怕一个成语、一个典故、一句诗——或表达自己的郑重其事,或表达自己的深刻见地,或展现自己的简洁明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才,都会有各自的闪光点”与“天生我材必有用”在特定的场合比起来,后者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文言名篇名句毕竟庞杂浩瀚,当代人往往不太耐得住性子一一涉猎。

另外一个例子也很常见。走到中国南方的许多地方,会常听见当地人不无自豪地向外人介绍:我们这里的方言保留了许多古音古词,前者譬如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保留的入声,后者譬如言“吃”为“食”。这里的潜台词即古音古词等一干文言相关的东西,是传统的精髓,为当地方言所保留,不失为一种荣耀。

如上种种,需要给自己或群体面上添光的时候就拿文言救场,其他时刻又一概抛诸脑后,片面搬出胡适之“作诗如说话”,乃至仇视文言,炮制“文言无用论”,贬低文言的功效和价值,不允许提倡文言,以上诸种现象大抵算是反智罢。

话题:



0

推荐

本泽喵

本泽喵

7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吹皱一池春水

文章